108新課綱是什麼
一、前言
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」於103年11月發布,各領綱陸續發佈,並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,因此又稱為「108課綱」。此次課綱是臺灣第一次將12年國民教育連貫發展,十年的籌備時間,經歷無數的專業對話,不斷精進,為臺灣的課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二、願景、理念與目標
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,以「自發」、「互動」、「共好」(合稱「自動好」)。
- 自發: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,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。
- 互動: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、與他人、與社會、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。
- 共好: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,願意致力社會、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,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。
108課綱以「成就每一個孩子--適性揚才、終身學習」為願景,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,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、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、關懷弱勢群體,透過適性教育,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,並善盡國家公民的責任展現共生智慧,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。
為落實課綱的理念與願景,訂定「啟發生命潛能」、「陶養生活知能」、「促進生涯發展」、「涵育公民責任」等四項總體課程目標,貫穿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,考量各學習階段特性,結合核心素養加以發展。

三、核心素養
108課綱以「核心素養」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,以落實課綱的理念與目標,也兼顧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/科目間的統整。
「核心素養」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,所應具備的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。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,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。
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「終身學習者」,回應基本理念(自發、互動、共好),分為三大面向:「自主行動」、「溝通互動」、「社會參與」,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,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。
- 自主行動:個人是學習的主體,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,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,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。
- 溝通互動: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,包括物質工具(如人造物、科技及資訊等)和社會文化工具(如語言、文字及符號等),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,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。
- 社會參與:學習者處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,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,以參與行動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。
四、課程類型與領域/科目劃分
108課綱課程類型區分為二大類:「部定課程」與「校訂課程」。
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,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,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。
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,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。
教育階段 \ 課程類型 部定課程 校訂課程
國民小學 領域學習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
國民中學
高級中等學校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一般科目
專業科目
實習科目 校訂必修課程
選修課程
團體活動時間
彈性學習時間
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
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
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
108課綱依據全人教育的理念,配合知識結構與屬性、社會變遷與知識創新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,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,讓學生可以有較為統整的學習經驗,培養具備現代公民所需的核心素養與終身學習能力。
八大領域:語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科學、藝術、綜合活動、健康與體育、科技等八大領域
總綱詳細內容請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
資料來源:https://12basic.edu.tw/12about-3-1.php